检查不干胶材料边缘是否粘连
不干胶材料边缘粘连或底纸上有部分区域漏涂硅油,在印刷加工过程中均会引起排废时面纸断裂,不能正常生产。所以,印刷前先要取一段长1米左右的不干胶材料,用手剥开,看看边缘或其它部分有无不能顺滑一致剥开的部分。通常,面纸和底纸边缘粘连都发生在整卷涂布的不干胶材料的一个分切卷上,而且一般只发生在外层7米~10米处,所以,遇到分切的卷筒不干胶材料边缘有粘连,不要马上就断言整卷纸都有此毛病。
不干胶材料中铜版纸与普通纸的区别
不干胶材料中铜版纸和普通纸区别是主要用途不一样,重量不一样和外表不一样。简易而言二者的区别便是铜版纸双面都是有施胶,而普通纸没有。普通纸相近铜版纸的原纸张,便是没施胶的铜版纸。
不干胶中铜版纸与普通纸的实际区别
一、重量不一样,铜版纸的重量大概100-450克中间,普通纸的重量大概180-300克上下。
二、外型不一样,铜版纸的平面度和乳白色高些;普通纸的需求并没有那麽高。
三、主要用途不一样,铜版纸关键用以印刷彩页、广告宣传、包装等。铜版纸有独特的镀层,能够包装印刷艳丽的色调,普通纸一般用以图书印刷。
四、加工工艺不一样,铜版纸,用漂白化学木桨或配上一部分漂白化学草浆在造纸机上抄造而成。书写纸,用漂白化学纸桨为原材料,长网机或圆网机抄造,并抹光而成。
不干胶材料中的黏合剂有哪些特性?
不干胶材料的压敏黏合剂的性能可以通过一系列物理试验来测量,即通过变化外界条件来测量黏合剂的强度、耐用性等。典型的黏合剂特性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初始黏度。
标签上的黏合剂和基材之间以微小的压力接触时,黏合剂对基材的黏附作用称为黏合剂的最初附着力,也称初始黏度。初始黏度大的标签接触基材后,立刻产生很大的附着力,去掉标签需要一定的力;而初始黏度小的标签接触基材表面后,表现出很小的附着力,标签很容易去掉。
2、最终黏度。
当黏合剂渗入基材表面后,标签所能得到的最大的附着力称为最终黏度。获得最大黏度的最终黏度的时间取决于黏合剂的强度、基材表面的粗植程度和环境温度。贴标后获得最大的时间为2~24h。一般来说, 初始黏度与最终黏度之间没有什么相关的联系,有时一种标签具有高的初始黏度,但最终不会得到高的最终黏度。
3、耐剪切强度(持黏性)。
是黏合剂内聚力的一种测量值,表示黏合剂柔软度。耐剪切强度低,可使黏合剂有更大的流动趋势(导致高的初始黏度),标签从基材上分离时需用较大的拉力。黏合剂有较高的黏结强度时,由于有高的内聚力(可能会有较低的初始黏度),标签从基材上分离时很容易,不需用很大的力。
黏合剂的流动程度不仅影响其初始黏度,还能决定标签四周的渗胶情况。由于不干胶材料的渗胶还会影响印刷加工中的一系列问题,如污染粘连、输纸不利和双张等工艺问题,因此,黏合剂的流动性一定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4、耐紫外线能力。
是测量黏合剂在紫外光照射下,不失去黏结力和改变颜色的能力。
5、耐溶剂能力。
是表示黏合剂应用在有溶剂的环境中,不降低黏结为的能力。这些溶剂包括水、酒精、石油化工产品中的溶剂、有机溶剂、增塑剂等,这些溶剂存在于标签的应用环境或一些基材表面。
6、冷流动能力。
是表示在低于正常温度之下,黏合剂的流动能力。具有好的冷流动能力的黏合剂称为低温型或通用型黏合剂。
7、最低贴标温度。
在黏合剂不失去其功能的前提下,基材表面的最低温度。最低贴标温度由黏合剂的“玻璃化转换点”来确定。在转换点之下, 黏合剂随温度降低逐渐硬化结晶并成为固体。普通丙烯酸类黏合剂的最低贴标湿度为10℃、橡胶基黏合剂最低贴标温度为-25C。
8、应用温度范围。
标签使用后,黏合剂达到最大黏结力且不改变其特性的温度范围。对于丙烯酸类黏合剂,其应用温度范围在-20-120℃之间,橡胶基类黏合剂为-40~80℃。应用温度范围与标签面料的类型、基材表面情况和环境条件有关,不同的黏合剂有不同的应用温度范围指标。
Ownlikes不干胶标签定制,作为中国首批涉足工业标签标识方案设计的企业之一,拥有超过12年的丰富经验,并保持了平均每年43~70%的稳定增长。我们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FSC认证,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同时,我们与艾利、UPM、理光、斑马、3M等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共同研发新产品胶粘不干胶材料,掌握特种标签的最新发展动态。
我们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包括免费的专业标识粘贴方案、标签材料和胶水选型建议,以及专业的软硬件工程师线上或线下支持。在售前服务方面,我们凭借丰富的特种标签项目经验,能够为客户提供最合适的硬件解决方案。同时,我们所有标签条码打印机和条码扫描枪均享有三年免费保修服务,彰显我们对产品的信心。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标签信息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